據(jù)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制定本考試說明。
"理化試卷"含物理、化學兩部分,滿分200分。兩部分比例為物理120分、化學8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為了方便學生復習,考試說明中按物理部分、化學部分分別加以說明。
物理部分
根據(jù)《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物理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盤錦市2019年中考物理考試說明。
一、命題原則
堅持有利于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落實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鞏固和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打造高效課堂;有利于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促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1.以《物理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全面落實新課程基本理念,按課程目標所規(guī)定的知識技能目標和體驗性目標的各層次要求,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達到的程度。
2.在知識技能目標的考查上,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試題素材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及水平,關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要創(chuàng)設情境,考查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組織和表達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體驗性目標的考查上,要加強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依據(jù)科學探究能力目標中提出的七個科學探究要素、三十一個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物理課程標準》9頁、10頁)進行考查;教師在教學中要切實指導學生注重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觀察,提問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處理、交流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4.重視試題的教育功能,加強與社會、生產(chǎn)、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設置適量的開放性和綜合性題目,考查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5.試題內容科學,表述清晰無誤,避免偏、繁、難、怪題;試卷結構合理,形式規(guī)范;試卷題量適中,難易程度適當。
二、考試范圍
考試范圍為《物理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所規(guī)定的全部內容,包括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兩部分。其中科學探究融入科學內容中進行考查。
三、考試內容及要求
。ㄒ唬┱n程目標要求
《物理課程標準》將課程目標劃分為知識技能目標和體驗性目標兩類。知識技能目標分為四個層次的要求:了解、認識、理解和獨立操作;體驗性目標分為三個層次要求:經(jīng)歷、反應、領悟。具體說明如下:
1.知識技能目標要求
。1)了解: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jù);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所用的行為動詞有:了解、知道、描述、說出等。
。2)認識:位于"了解"與"理解"之間。所用的行為動詞有:認識等。
。3)理解:把握內在邏輯聯(lián)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lián)系,進行解釋、推斷、區(qū)分、擴展,提供證據(jù),收集、整理信息等。所用的行為動詞有:區(qū)別、說明、解釋、估計、理解、分類、計算等。
(4)獨立操作:獨立完成操作,進行調整或改進,嘗試與已有技能建立聯(lián)系等。所用的行為動詞有:測量、會、學會。
2.體驗性目標要求
(1)經(jīng)歷:在從事科學活動中,通過經(jīng)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建立感性認識,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所用的行為動詞有:觀察、經(jīng)歷、體驗、感知、學習、調查、探究等。
(2)反應:在經(jīng)歷的基礎上表達感受、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的相應反應等。所用的行為動詞有:關心、關注、樂于、敢于、勇于、善于等。
(3)領悟:具有穩(wěn)定態(tài)度、一致行為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等。所用的行為動詞有:形成、養(yǎng)成、具有等。
說明:在課程目標要求中,理解、認識、了解(或經(jīng)歷--理解、經(jīng)歷--認識、經(jīng)歷--了解)三個層次要求中的較高層次的要求可做較低層次的考查。
。ǘ﹥热輼藴实膶哟我
物理課程標準的科學內容標準按主題的形式分為三大部分: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個一級主題。
主題一、物質(本主題共有四個二級主題)
1.物質的形態(tài)和變化(11個)
、、知識技能目標(10個)
了解:(9個)
。1)描述固、液和氣這三種物態(tài)的基本特征。
(2)列舉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狀態(tài)的物質及其應用。
。3)能說出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4)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5)嘗試對環(huán)境溫度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6)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
。7)了解我國和當?shù)厮Y源狀況,有關心環(huán)境和節(jié)約用水意識。
。8)用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
(9)能用水的三態(tài)變化說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huán)現(xiàn)象。
獨立操作:(1個)
。1)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
、、體驗性目標(1個)
經(jīng)歷:(1個)
。1)經(jīng)歷物態(tài)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經(jīng)歷--知道)
2.物質的屬性(7個)
Ⅰ、知識技能目標(6個)
了解:(3個)
。1)了解物質的一些物理屬性,如彈性、磁性、導電性和導熱性等,用語言、文字或圖表描述物質的這些物理屬性。
。2)了解人類關于物質屬性的研究對日常生活和科技進步的影響。
。3)知道質量的含義。
理解:(1個)
(1)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
獨立操作:(2個)
(1)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體驗性目標(1個)
經(jīng)歷:(1個)
。1)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經(jīng)歷--理解)
3.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5個)
Ⅰ、知識技能目標(5個)
了解:(5個)
。1)知道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3)了解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關注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新進展。
(4)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知道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關注探究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動。
。5)了解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大致尺度。
4.新材料及其應用(4個)
、、知識技能目標(3個)
了解:(3個)
通過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點及其應用。了解新材料的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影響。
。1)了解半導體的一些特點,了解半導體的應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2)了解超導體的一些特點,了解超導體的應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3)了解納米材料的一些特點,了解納米材料的應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颉Ⅲw驗性目標(1個)
領悟:(1個)
。1)有保護環(huán)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
主題二:運動和相互作用(本主題共有四個二級主題)
1.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5個)
、、知識技能目標(5個)
了解:(5個)
。ㄒ唬┲罊C械運動,舉例說明機械運動的相對性。
(2)通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熱現(xiàn)象,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一些特點。
。3)舉例說明自然界存在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4)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5)知道世界處于不停地運動中。
2.機械運動和力(24個)
、瘛⒅R技能目標方面(16個)
了解:(9個)
。1)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的快慢。
。2)能用示意圖描述力。
。3)知道二力平衡條件。
。4)知道簡單機械。
。5)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6)知道大氣壓強及其與人類生活的聯(lián)系。
。7)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8)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9)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說明生產(chǎn)、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認識:(1個)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理解:(4個)
。1)會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估測長度和時間。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用物體的慣性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
。4)理解壓強。
獨立操作:(3個)
(1)會選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和時間。
(2)會測量力的大小。
(3)會通過速度的實驗測量物體的速度。
、、體驗性目標(8個)
經(jīng)歷:(8個)
。1)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重力、彈力和摩擦力。(經(jīng)歷--了解)
。2)通過實驗,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3)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4)通過實驗,理解壓強。(經(jīng)歷--理解)
(5)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6)通過實驗,認識浮力。
。7)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8)通過實驗探究,初步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3.聲和光(13個)
、、知識技能目標(7個)
了解:(6個)
(1)了解樂音的特性。
(2)了解現(xiàn)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應用。
(3)知道防治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4)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應用。
。5)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
。6)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
認識:(1個)
(1)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
、、體驗性目標(6個)
經(jīng)歷:(6個)
(1)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chǎn)生和傳播的條件。
。2)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3)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特點。
。4)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
(5)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6)通過實驗,知道白光的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現(xiàn)象。
4.電和磁(11個)
、、知識技能目標(5個)
了解:(5個)
(1)知道地磁場
。2)了解電磁感應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3)知道電磁波。
。4)知道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5)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颉Ⅲw驗性目標(6個)
經(jīng)歷:(6個)
。1)觀察摩擦起電現(xiàn)象,探究并了解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通過實驗,認識磁場。
。3)通過實驗,了解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4)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5)通過實驗,了解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6)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chǎn)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主題三:能量(本主題共有六個二級主題)
1.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5個)
、、知識技能目標(5個)
了解:(3個)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2)描述各種各樣的能量和生產(chǎn)、生活的關系。
(3)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
認識:(2個)
。1)通過實驗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2)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理解結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2.機械能(9個)
、、知識技能目標(8個)
了解:(8個)
。1)知道動能、勢能和機械能。
(2)知道機械功的概念和功率。
。3)了解人類使用機械的歷程。
。4)了解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5)知道機械效率。
(6)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
(7)用實例說明機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轉化。
(8)用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機械功和功率的含義。
、颉Ⅲw驗性目標(1個)
經(jīng)歷:(1個)
。1)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
3.內能(7個)
Ⅰ、知識技能目標(6個)
了解:(5個)
(1)了解內能。
(2)了解熱量。
。3)了解熱機的工作原理。
。4)知道內能的利用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5)嘗試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
認識:(1個)
(1)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體驗性目標(1個)
經(jīng)歷:(1個)
(1)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
4.電磁能(17個)
、、知識技能目標(15個)
了解:(7個)
(1)知道電壓、電流和電阻。
(2)說出生活、生產(chǎn)中采用簡單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電路的實例。
(3)了解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和電壓的特點。
(4)知道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5)了解家庭電路。
(6)有安全用電和節(jié)約用電的意識。
。7)用焦耳定律說明生產(chǎn)、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認識:(1個)
。1)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理解:(4個)
。1)理解歐姆定律。
。2)結合實例理解電功和電功率。
(3)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4)能區(qū)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獨立操作:(3個)
(1)會讀、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2)能連接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
。3)會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
、、體驗性目標(2個)
經(jīng)歷:(2個)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2)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5.能量守恒(5個)
Ⅰ、知識技能目標(5個)
了解:(2個)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舉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
。2)知道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認識:(3個)
(1)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效率。
。2)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物理現(xiàn)象的意識。
。3)從能量轉化和轉移的角度認識效率。
6.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4個)
Ⅰ、知識技能目標(4個)
了解:(4個)
。1)結合實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2)列舉常見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3)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4)了解世界和我國的能源狀況。對于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四、試題結構
試卷分數(shù)120分,試題總長度不宜超過32題,考試時間約90分鐘。
1.題型及分數(shù)分配:
一、選擇題:21分,9個小題(單選6個小題,每小題2分,多選3個小題,每小題3分,區(qū)分單選和多選,其中多選題漏選得2分,錯選、多選得0分。)
二、填空題:28分,10個小題
三、作圖題:9分,3個小題
四、簡答題:4分,1個小題
五、計算題:22分,3個小題(6分、8分、8分或7分、7分、8分)
六、實驗題:36分,6個小題
2.分值所占比例:
。1)各知識體系所占分值比例約為:
力學48分,占40%左右;電學(信息)45分,占37.5%左右;熱學(能源)13分,占10.8%左右;光學12分,占10%左右;聲學2分,占1.61%左右。
。2)各內容主題所占分值比例約為:
物質15分,占12.5%左右;運動和相互作用50分,占41.7%左右;能量55分,占45.8%左右。
3.易、中、難比例約為7:2:1(約為84分:24分:12分,難易程度適當)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