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7-01-05 17:59:23
人民真正懂得紀念詩人的意義。地無分遠近,人無分老幼,為了給草堂增加光彩,送花,送竹,送塑像的不乏其人,也有捐贈珍藏已久的唐代大邑瓷碗的。八十高齡的前清探花商行鎏老人為草堂補寫楹聯(lián),少年兒童為了體現(xiàn)“機林礙日吟風葉”這一句杜詩的詩意,在浣花溪上獻種榿木三千株。杜甫在當時不過得二三朋友的幫助而營建草堂,所謂“主人為卜林塘山”,而今天是以人民政府和廣大群眾的力量來“為卜林塘”,這“萬里橋西一草堂”就真是我們時代的驕傲了!難怪一位英國記者在參觀后不勝感慨地說:“我國莎士比亞紀念館,許多年一直沒有成立,經(jīng)費都用在軍費上了,只有人民中國才能在短時間中建立起這樣的紀念館來!”
現(xiàn)在的草堂真是幽深靜倩,詩意滿園。春天,“桃花逐水,柳絮隨風”,“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夏天,一到草堂,你便會愛上那萬竿修竹,一天涼意;在“翠柏”、“高楠”的密葉濃蔭之下,草堂真是一碧無塵。走近水檻,你更會領(lǐng)略到“雨邑紅渠冉冉香”的意味。到了秋天,又是一番情趣,“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好象是今天才寫的詩句,那么新鮮。嚴冬天氣,梅花開放,草堂管理處苦心搜集來的各樣名種,如綠萼、白梅、粉團、朱砂之類,一時盛極,稼香艷色,又不是“江路野梅香”所能比擬;至于那鄰家的梅園,也已歸并到草堂來了。
詩卷長留無地間
歷來研究社詩的人很不少,杜詩的版本也最多。但在過去,很難有一個收藏家或公立圖書館所收藏的杜詩種類之多能與今天杜甫紀念館相比。杜甫紀念館現(xiàn)在收藏有歷代刻本、手抄本、國外刻本、譯本杜甫詩集470部共2590冊,其中有元明刻本10余種。如元皇慶元年(1312)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30冊,已歷時600余年,雖墨痕略淡,而開函披卷,古意盎然。這許多書不僅以它們的技代久遠而見珍,更有助于對杜詩的研究。手抄本中,也頗有一生心血革干一編,書成而無力付印的,它們的價值固然有待于鑒定,但廣為搜輯,使它免于遺佚,為’功也很不小。至于近人的杜詩研究,可以說是搜羅無遺。國外譯本.有的其中只譯了一首社詩,如捷克的《中國古今詩選》,也被收集。不僅收集圖書,并廣泛組織國內(nèi)著名書畫家書寫杜詩或作“詩意畫”,F(xiàn)有“詩意畫”的佳作數(shù)十幅。如齊白石老人的“批杷對對香”,就是那么幾筆,象金丸一般的果子,毛茸茸的綠葉,溫厚而倔強的批杷樹的性格,都活鮮鮮地出現(xiàn)在紙上。詩得畫而益彰,畫有詩就更見其美了。
這些書畫的收集只有在今天的社會里才辦得到。為了更全面、廣泛地搜尋與杜甫有關(guān)的實物、遺跡和傳說,除發(fā)函而外,杜甫紀念館還派專人到杜甫生平所經(jīng)歷過的地方作搜集工作?v橫11個省,歷時300多天,他們一步步地追循著千年前杜甫的行蹤,象勘探地下最珍貴的寶藏一樣,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收獲不少。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