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哈爾濱新聞網-新晚報 作者:. 2010-08-23 16:16:25
入學適應不良是初中生常見的發(fā)展性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產生情緒障礙,出現焦慮、恐懼、抑郁、孤獨等不良情緒;自我評價下降,產生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喪失,學習成績下滑;出現行為問題,經常違反校規(guī)校紀,出現攻擊或退縮行為等。常見于新生入學和平時轉學的過程中,尤其以初一入學時最為普遍、突出。
為了解歷來初一學生入學適應不良問題的現狀,以便找準教育的切入點,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學生盡快適應初中生活,我著手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問卷調查,了解情況
首先,我設計了一張初一新生入學情況調查表。然后把設計好的表格分發(fā)給初一各班主任,對此類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問卷調查。經過近一個月的走訪摸底,調查發(fā)現,初一學生多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輕微的入學適應不良問題,其中多數屬情緒障礙,近一半學生學習壓力大,入學后學業(yè)適應有困難,極少數學生存在自信心不足、行為問題和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二、多方交流,尋找原因
分析這些調查結果,不難發(fā)現:造成初一入學適應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蓺w納為以下幾點:
(一)心理準備不足。由小學升入初中,是學生生活的一大轉變。對學生來說,學校、教師、同學一切都是陌生的。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作息方式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多數學生在家時嬌生慣養(yǎng),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第一次離開疼愛自己的父母、熟悉的小學生活和熟悉的同學好友,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念老師、想同學、思父母,自然也就產生了孤獨、焦慮、恐懼、抑郁的不良情緒和其他問題。
(二)教育銜接不到位。學生進入初一后,課程變多,在校時間變長,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與小學有明顯的不同,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使學生壓力過大,適應起來比較困難。
(三)學生心理特征的差異。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心理發(fā)展水平相對較差、性格拘謹內向、膽小、情緒穩(wěn)定性差的學生容易出現類似問題。
因此,新入學對許多學生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和挑戰(zhàn)。如果不能夠讓他們很快地適應學校的新生活,就會出現入學適應不良現象。
三、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針對一些想家心切的學生,我建議班主任:第一要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是逐漸自立的過程,要讓他懂得獨立生活的重要性,不應過多地依賴父母;第二將此類學生與平時熟悉的幾個同學調到一個宿舍居住,并要求家長近期內每晚來校一次,直到該生入睡后離開,然后根據學生入睡情況逐步減少家長陪宿的次數;第三向任課教師通報情況并與他們密切配合,對此類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愛;第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培養(yǎng)其集體歸屬感;第五,抓住其特長閃光點培養(yǎng)其對初中學習的興趣。
班主任老師依計而行。兩周后,一些學生的想家情況明顯好轉,擅自回家的次數逐漸減少,四周后一切趨于正常。
要解決新生入學的適應性問題,還要求初一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
①引導新生熟悉并適應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
、诟愫弥R銜接,順利完成小學到初中的知識過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責任感、義務感,使他們盡快適應初中課程的學習特點。
、劢⒚裰、和諧的教學氛圍,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軠p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少留機械性作業(yè),減輕學生壓力,給學生留出自由發(fā)展的時間、空間。
同時學校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加強團結友愛、集體主義精神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歸屬感。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使他們感受到在學校的溫暖和生活樂趣,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初中生活。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