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而思教育 作者:中考網(wǎng)教研組 2009-09-12 10:30:27
數(shù)學是自然科學最基礎的學科,是中小學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礎學科,對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特別是在培養(yǎng)人的思維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
但是在實際學習中,學習效果的高低,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教法,而且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法。新教學改革中特別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學習方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的高低。對于初一年級的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由于科目少,知識內(nèi)容淺,學生即使學法較差也能通過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績,但是進入初中,學習的內(nèi)容更抽象、復雜,如果還是用小學的方法,必然會產(chǎn)生無論你怎樣努力,學習成績都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象,慢慢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就會因“困惑”、“曲解”或“誤會”而產(chǎn)生的一種消極心理現(xiàn)象,對今后的學習都造成影響,其實是學習方法不當。本文就數(shù)學的學習方法談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讀
初一學生往往不善于讀數(shù)學書,在讀的過程中,沿用小學的死記硬背的方法。這樣既不能讀懂,更無法讀透,且使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訓練。那么如何去讀數(shù)學書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節(jié)知識的概貌,重、難點;2、細讀,對重要的概念、性質(zhì)、判定、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等反復閱讀、體會、思考,領會其實質(zhì)及其因果關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以便求教);3、研讀,要研究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研討書本知識安排意圖,并對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把書本讀"薄",以形成知識體系,完善認知結構。(對于研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剛開始時如果覺得吃力,不要擔心,只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隨著學習的深入水到就會渠成。)
二、聽
"聽"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識,而初一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果下降。因此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注意做到:1、聽每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2、聽知識的引入和形成過程;3、聽懂教學中的重、難點(尤其是預習中不理解的或有疑問的知識點);4、聽例題關鍵部分的提示及應用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5、聽好課后小結。
三、思
“思”指學生的思維。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離不開思維,數(shù)學更離不開思維活動,善思則學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則學得死,效果差?梢,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掌握好知識的前提。初一學生的思維往往還停留在小學的思維中,思維狹窄。
因此,在學習中要做到:1、敢思、勤思、隨讀隨思、隨聽隨思。在看書、聽講、練習時要多思;2、善思。會抓住問題的關鍵、知識的重點進行思考;3、反思。要善于從回顧解題策略、方法的優(yōu)劣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四、問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不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能解惑,問能知新,任何學科的學習無不是從問題開始的。但初一學生往往不善于問,不懂得如何問。因此,要善于觀察學習老師是怎樣提問的,問問題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追問法。即在某個問題得到回答后,順其思路對問題緊追不舍,刨根到底繼續(xù)發(fā)問;2、反問法。根據(jù)教材和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從相反的方向把問題提出來;3、類比提問法。根據(jù)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質(zhì)等的相互關系,通過比較和類推提出問題;4、聯(lián)系實際提問法。結合某些知識點,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一些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提出問題。此外,還應在提問時不僅要問其然,還要問其所以然。
五、記
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數(shù)學沒有筆記可記,有記筆記的學生也是記得不夠合理。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所寫的都記下來,用“記”代替“聽”和“思”。因此,在記筆記時應做到以下幾點:1、在"聽","思"中有選擇地記錄;2、記學習內(nèi)容的要點,記自己有疑問的疑點,記書中沒有的知識及教師補充的知識點;3、記解題思路、思想方法;4、記課堂小結。這里要注意,筆記,是為補充“聽”和“思”的不足,是為最后復習準備的,好的筆記能使復習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不能因為忙于記筆記而忽略了“聽”!
其實,學習是快樂的,只要你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就能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快樂,數(shù)學像是一個大西瓜,只需費力把它搬回家,放入冰箱,準備好刀叉、勺子……你準備好了嗎?開始享受它甜美的味道吧!
學而思教育版權所有,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